
- 首页
- 产品中心
-
解决方案
行业解决方案出海售后解决方案《售后服务AI应用白皮书》《企业出海售后服务数字化白皮书》
- 客户案例
- 小瑞学苑
- 关于瑞云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制造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出海大潮。
当产品销售到全球各地,及时响应客户售后需求、高效解决产品故障,直接影响着客户对品牌的信任与忠诚度,售后服务逐渐成为企业的关键竞争力。
然而,海外市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得售后服务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法律法规的差异尤为突出。企业若忽视这些法律要点,不仅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甚至可能因合规问题而失去市场准入资格。
今天,小瑞将为大家分享企业海外售后服务中需要注意的法律法规要点,旨在为企业出海售后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售后服务业务中,一般会涉及到跨境数据合规、劳动法、 差异化维保政策、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税务及海关合规性等层面法律法规的挑战。
跨境数据合规
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生产生活各个环节的重要作用正日益显现,尤其是在全球跨境经济活动中,数据流动和处理活动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在海外开展售后服务活动的时候,除了产品的故障信息,不可避免会收集到用户的姓名、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
目前,世界各国针对数据跨境流动密集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执行力度增强,数据合规制度数量增长、管辖范围逐步扩大。自欧盟推出《一般数据保护条例》 ( 简称“GDPR”) 以来,已有 100 多个国家颁布或提出了数据保护或隐私保护法。
除此之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执行力度增强,2021 年 GDPR 全年罚款金额同比上涨,达到总计 11 亿欧元,为保证数据安全和执法透明度,全球数据合规条例增长和范围扩大已成为必然。
海外用工
企业在海外售后服务的用工主要是客服和服务工程师,许多企业会选择与客服外包企业以及维修服务商合作,或者派遣中国的工程师到本地。
但也有部分企业需要在本地聘请服务工程师提供现场服务,企业雇佣当地的员工就必须签订符合特定地区最低工资要求、休假权利、工人分类法和相关集体谈判协议(CBA)的雇佣合同。
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工人不接受加班并且按周领取薪水,员工的流动性较高,用工成本也比较高。需要派遣中国工程师到海外提供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不少国家例如英国、哈萨克斯坦、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很多国家存在劳工许可证制度。外国劳工需要办理许可证,并在工作许可证范围内进行工作,同时需要办理签证、居住证等证件,否则就会被罚款。
而与本地第三方服务商合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用工的风险,但售后服务对时效的要求比较高,而海外不同国家受宗教文化(穆斯林国家的教徒员工因为宗教行动会影响工作)、不接受加班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势必会影响当地的服务时效,这需要企业根据当地的用工制度和条件相应地调整服务策略和服务承诺,避免因为时效原因被客户投诉。
质保政策
企业在提供售后服务的时候一定会涉及到对产品质保期的判定,全球不同的国家在质保期上可能会有不同的法律规定,即不得低于一定的年限。
2023年欧盟已经出台了新的法案,要求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制造商、经销商延长保修期,根据新的保修期外维修规则,生产欧盟定义为受维修性要求影响的商品(例如,家用电器、商用计算机硬件,以及即将包括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公司,在购买后五到十年内,如果消费者要求并且可以维修,企业就有义务提供维修服务。
另外,法规还指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还需要告知消费者哪些产品他们有责任维修,并且消费者可以向任何提供维修服务的人员索要一份新的维修信息表格,以便让价格和费用更透明。
反不当竞争法
企业在海外开展售后服务时,需要严格遵守当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各异。企业要确保售后服务宣传、合同条款和客户沟通符合当地法律要求。
备件供应的税务和海关合规性
在制造业出海售后服务中,备件供应和设备维修是关键环节。
企业需深入了解并遵循当地的进口税收政策,同时密切关注海关对于特定备件或维修配件可能存在的进口限制或特殊要求,从而确保售后服务中涉及的备件供应和设备维修符合当地税务和海关要求,并按照当地法规缴纳税款。
随着各国法律法规的不断演进以及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格局愈发复杂多变。对于出海的中国企业而言,唯有紧跟时代步伐,将法律法规的合规理念深度融入售后服务运营中,方能在国际市场中稳健前行。